近期台灣房地產市場出現重大轉變,根據戴德梁行於2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預估2025年全台土地交易量將較2024年大幅下降約三成,總金額約為1,800億元。這項預測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主要原因指向央行持續實施的限貸令,嚴重壓縮了建商購置住商用地的能力。
2024年堪稱台灣土地交易市場的豐收年,全年交易額達到2,632億元,年增幅度高達1.3倍,創下歷史第四高紀錄。這波交易熱潮主要來自兩個關鍵因素:首先,壽險業因應央行連續升息及金管會提高最低投報率的要求,轉而積極尋求高投報率的實體資產,購地自建成為其重要策略;其次,政府推出的新青安政策刺激了購屋需求,進而帶動建商積極搶購土地,以因應市場需求。
然而,央行限貸令如同一把利刃,削弱了建商的購地能力。戴德梁行在報告中指出,儘管限貸令造成購地意願下降,但地價卻持續攀升,台中與高雄更創下歷史新高價。例如,寶輝建設以每坪388萬元的高價取得台中七期土地,永碩投資也以每坪315萬元的天價購入高雄中央公園附近的土地,皆刷新當地紀錄。
戴德梁行分析指出,2024年土地交易量之所以能有突破性成長,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幾家大型建商的鉅額交易,單季交易額便突破千億大關。該機構並進一步說明,壽險業自2022年起因應央行升息政策及金管會提高最低投報率的影響,難以在投資市場找到合適標的,因此轉向購地自建。而建商也因應新青安政策帶來的購屋熱潮,增加了購置土地的需求。
展望2025年,戴德梁行預期,工業用地將因台灣AI產業蓬勃發展而維持穩定成長。但住商用地則將受到限貸令持續影響,預計上半年政策仍無鬆綁跡象,建商將採取較為保守的策略,暫緩土地進貨。部分地區即將實施容積代金政策,更可能導致建商採取先搶建照、暫停開工的策略,以降低風險。
- 關鍵預測:2025年台灣土地交易量將減少約三成。
- 主要原因:央行限貸令抑制建商購地。
- 正面因素:AI產業發展推動工業用地需求。
- 市場現況:地價持續攀高,部分地區創下歷史新高。
- 建商策略:預期建商將採取保守策略,暫停土地進貨。
這篇報導提供了最新的市場資訊,讓讀者了解台灣土地市場即將面臨的挑戰與轉變,並提醒讀者此為即時新聞,資訊隨時可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