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立法院今日三讀通過國土法修正案,將國土功能分區圖作業期程延後六年,至2030年4月30日。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各界關注,尤其內政部更公開表達遺憾,並呼籲桃園市及南投縣政府儘速提交分區圖。這項攸關國土規劃與永續發展的重大決策,其影響深遠,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國土計畫法原訂於明年4月30日上路。然而,由於外界流傳許多錯誤資訊,例如關於農地使用、農業發展、原住民土地權益及個案變更等議題,造成許多民眾疑慮,進而影響法案的推行。今年1月至10月,各縣市湧入大量土地變更申請案,總計高達1206件,其中桃園市佔250件、台中市127件、彰化縣117件,更令人驚訝的是,9月和10月兩個月的申請案件暴增約367件,較前八個月平均每月申請案件增加約1.8倍,顯示國土計畫法上路在即,引發民眾及地方政府積極搶搭末班車的現象。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深表遺憾但尊重立法院決議」,並再次呼籲桃園市及南投縣政府能儘速將國土功能分區圖送交內政部審查。內政部也強調,劉部長上任以來,便積極率領次長、國土管理署同仁,與各地方政府溝通協調,並與民眾直接對話,試圖澄清錯誤資訊,但最終仍未能阻止法案延後。目前,全國已有20個縣市已送交國土功能分區圖,而國土計畫法23項子法中,已有16項發布,其餘7項將配合母法修正重新檢視調整。
此項修正案的通過,將對國土規劃和土地利用產生重大影響,延後六年也意味著原先的規劃時程需重新調整。 這也突顯了政府在推動重大政策時,加強與民眾溝通的重要性,避免因資訊落差而產生不必要的疑慮和社會成本。
這起事件的關鍵點包括:
- 法案延後: 國土功能分區圖作業期程延後六年。
- 內政部遺憾: 內政部表達對法案延後的遺憾。
- 土地申請暴增: 今年1至10月,各縣市湧入大量土地變更申請案。
- 溝通不足: 外界錯誤資訊宣傳造成民眾疑慮,溝通不足是法案延後的重要因素。
- 部分縣市未完成: 桃園市及南投縣仍未提交分區圖。
此事件為即時新聞,本報導將持續追蹤後續發展,並為讀者帶來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