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立法院今日(請在此處填入實際發布日期)三讀通過修正國土計畫法,將原定2025年4月30日全面實施的國土功能分區圖作業期程,延長6年至2031年4月30日。此舉引發朝野立委熱議,各方針對配套措施的完善與溝通協調,表達了不同的意見與期待,突顯此法案時效性與重要性。
根據修正後的法案,原先規定國土計畫公告實施後4年內,中央主管機關應公告國土功能分區圖的時程,將延後至10年。此項重大調整,源於部分縣市尚未繳交國土功能分區圖,導致中央難以整合土地分區;此外,農民及地主對於國土功能分區可能限制開發,也表達了相當程度的疑慮。
此次修法歷程波瀾起伏,朝野立委共提出逾30個修法版本,展延年限從2年到10年不等。民進黨團及國民黨團都曾提案將展延期限延長至10年,而民眾黨則提案延長6年。最終,國民黨團提出的6年展延提案獲得通過。值得注意的是,國民黨提出的農業權入法及補償條款則未獲通過。
- 民進黨團書記長蔡易餘表示,部分縣市尚未繳交國土功能分區圖,中央無法整合,且農民、地主對國土功能分區可能限制開發仍有所疑慮,因此應待相關配套完備後再上路。他強調,民進黨團主動提案展延6年,是基於與地方充分溝通的結果。
- 國民黨立委兼內政委員會召委徐欣瑩則指出,民眾及農民對國土計畫法仍存有諸多疑慮,主要原因在於政府溝通不足、配套措施不完善,且相關子法也未完成。她呼籲政府應善用這延長的6年時間,積極補強不足之處。
- 民眾黨立委張啓楷對朝野達成共識表示欣慰,認為此舉能讓農民免於擔憂。但他同時批評內政部長劉世芳在修法過程中,事前準備不足、溝通不力、未消除民眾疑慮,也未做到因地制宜,應傾聽地方聲音,否則就應對民眾負責。
此次國土計畫法修正案的通過,不僅展現了立法院朝野協商的成果,也反映出政府在推動重大政策時,應重視溝通協調、完善配套措施的重要性。未來6年,政府將肩負起完善配套措施、積極與地方溝通的重任,以確保國土計畫法的順利實施,並減輕其對人民可能造成的衝擊。
這項延展決策的影響深遠,後續政府將如何落實配套措施,以及如何有效溝通,將是考驗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指標。 這也是一則即時新聞,我們將持續追蹤後續發展,為您帶來最新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