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立法院於2023年10月31日三讀通過修正國土計畫法,將原訂四年完成的國土功能分區圖作業期程延長至十年,預計於2031年4月30日起全面實施。此舉雖獲得朝野各黨團共識,然而,關於農地發展權等議題的爭議,仍有待後續更深入的討論。
此次修法主要源於部分縣市尚未完成國土功能分區圖的作業,導致中央政府難以整合相關資料。此外,農民及地主對於國土功能分區可能限制土地開發的疑慮,也成為促使修法的關鍵因素。 政府方面也考量到避免土地炒作死灰復燃、農地價格崩跌以及城鄉發展失衡等潛在風險。
在修法過程中,民進黨團、國民黨團皆提出將期限延長至十年的修正動議,而民眾黨團則提案延長至六年。最終,立法院採納國民黨團的提案,將作業期程延長至十年。
- 民進黨團書記長蔡易餘表示,部分縣市尚未繳交國土功能分區圖,中央難以整合與調整土地分區,且農民、地主對於國土功能分區可能限制開發仍有疑慮,因此認為應待相關配套措施完備後再全面實施。
- 民眾黨立委張啟楷則對朝野達成共識表示歡迎,並呼籲行政院勿提出覆議案,減輕農民的擔憂。 但他同時也批評內政部長劉世芳在修法過程中溝通不足,未能充分考量地方意見,並呼籲政府應傾聽地方聲音,否則應對此負責。
- 農業部則回應,此次展延緩解了土地炒作、農地價格崩跌及城鄉發展失衡等隱憂,但強調農地發展權問題仍需更審慎討論,以保障農民權益。
- 朝野各黨團皆表示,此次修法展現了朝野合作的成果,有效減緩農民的不安。
值得注意的是,提案中關於增訂「農業權」及相關補償條款的內容並未獲得通過,此部分仍將持續在後續的討論中尋求解決方案。 這項攸關全國土地使用規劃的重大修法,其後續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此次國土計畫法的修正,展現了政府在平衡土地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努力。然而,農地發展權及相關補償機制等議題,仍將是未來政策制定者必須面對的挑戰。 這項時效性極高的議題,將持續影響台灣未來的土地發展與城鄉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