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近期央行針對國銀提交的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報告進行檢討,結果卻讓金融圈掀起波瀾。據了解,多家銀行的報告因未符合央行要求而遭退回,必須根據央行提出的三大修正方向重新調整,預計將使台灣的土建融貸款市場更加嚴峻,建商資金壓力也隨之增大,這項消息對於正積極尋求資金的建商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時效性:此消息為近期最新發展,央行於上月完成報告檢討,國銀則於9月6日前提交報告。
事件核心:央行此波動作旨在緊縮不動產放款,避免市場過熱,並防範金融風險。為達到此目的,央行要求銀行依據以下三大方向修正報告:
- 限制市占率高的銀行不動產放款總額增長:此舉旨在避免少數大型銀行過度集中不動產放款,進而造成系統性風險。
- 要求不動產放款占比超過36%的銀行將占比降至36%以下:此為一個明確的量化指標,讓銀行清楚了解央行對於不動產放款比重的期望值,目前全體銀行的不動產放款占總放款的比率平均水準約在36%。
- 限制土建融業務量遠超房貸的銀行新增土建融業務:這項規定主要針對土建融業務規模過大的銀行,以避免其過度承擔風險。
影響層面:央行的嚴格審查將直接影響土建融貸款市場。據銀行業者指出,已期滿18個月未動工的案件將面臨銀行積極要求提前清償的壓力,部分銀行甚至已喊出4%以上的貸款利率。”先前無往來過的建商若現在要上門申請新的土建融貸款,幾乎是不可能的。”一位銀行業者如此表示。
更深層的影響:此舉也將波及都更和危老重建項目。由於央行此次的管制將都更和危老重建納入計算,與銀行法第72條之2的計算範圍有所不同,這可能會增加都更和危老重建項目的融資難度,進一步影響相關工程的進度。一位行庫高層更直接點出:”央行已將牌『亮』得很明顯,就是要進行大規模『減量』”,顯示央行決心之堅定。
多方觀點:金融圈人士普遍預期,在央行政策的影響下,明年底前所有銀行的不動產放款比重都會降到36%以下,甚至在2026年底前可能進一步下降。 業界高層則指出,土建融案將面臨銀行以價制量的高貸款利率,資金壓力將會持續增長。
總結:央行收緊不動產放款的政策,將對台灣不動產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不僅會影響建商的資金調度,也可能影響都更和危老重建的進度。 未來市場的走向,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