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預售屋市場近期出現急凍現象,交易量暴跌、房價下滑,引發市場關注。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統計及桃園市11月不動產市場交易分析月報,2024年第3季桃園市預售屋平均成交單價較上季下跌4.2%,跌破第一季水準,來到38.8萬元。 這與第二季的40.5萬元相比,呈現明顯下降趨勢;而第一季的均價則為38.9萬元。
更令人震驚的是,預售屋申報件數的急劇減少。從5月份的3063件高峰,一路下滑至9月的876件,10月更僅剩631件,同比暴減近七成!這顯示市場買氣明顯萎縮,預售屋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寒冬。
交易量下滑的原因,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陳炳辰分析,與多重因素有關:首先,政府實施的「史上最嚴」第七波房市管制政策,對市場產生明顯影響;其次,買方更傾向選擇價格較低的物件,例如低樓層或二線地帶的房子,導致平均價格下滑;此外,部分數據也受到大園區大量低價交易的影響。大園區第三季出現300多筆1字頭單價交易,觀音、楊梅區也有大量2字頭單價交易,拉低整體平均價格。值得注意的是,青埔地區仍有高價交易,單價仍維持在7字頭。
- 買氣低迷:市場買盤明顯萎縮,反映在預售屋申報件數的斷崖式下跌。
- 價格下修:買方傾向選擇低價物件,例如低樓層及二線地帶的房屋,造成平均成交單價下跌。
- 政府政策:「史上最嚴」的第七波房市管制政策,對市場產生抑制效果。
- 區域差異:大園區低價交易量大增,影響整體平均價格,但青埔地區仍維持高價。
- 投資氛圍消散:投機炒作的氛圍減弱,導致市場交易量減少。
陳炳辰進一步指出:「現階段預售指標建商並未傳出任何房價調整,出現平均價格的修正,大多是買盤往低價方向購置,比方說低樓層、二線地帶,近期逆勢人氣的建案也都是外圍區域,或是以主流低價訴求。」他同時提醒:「更需注意的是,桃園市在第3季有大園區300多筆的1字頭單價特殊交易,若未扣除將大大影響數據,而2字頭的觀音、楊梅也有量體,都呈現量往低處流的情勢,要說建商沒降價也印證在青埔仍有7字頭交易登錄,建議民眾參考時得留意如今市況多為低價物件,才有偏低的水位,建商態度的軟化還得有幾個月的觀察期。」
陳炳辰也預期,接下來預售買氣將持續疲軟。「蛋黃區價格太高讓市場更為觀望,蛋白區則在於投資氛圍消散,僅存個案、特定低總小宅、價格相對偏低的地帶,或有些微亮點。若有均價的弱化,可能因為親民地帶的交易所致,現階段大多打出低首付迎戰,價量背離情勢還會維持一段時間。」
這份報導根據最新的市場數據,呈現了桃園預售屋市場的現況,並從多個角度分析了價格和交易量下跌的原因。 由於此為近期發生的事件,讀者應能從中了解目前桃園房市最新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