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為防堵資金流向不動產市場,金管會於11月21日透過銀行公會對租賃業祭出四大防線,此舉旨在避免「監管套利」行為,進而打擊炒房,然而此政策也可能影響中小企業的融資。
金管會此番作為,旨在遏止資金透過租賃公司繞過政府既有的房市管制政策。 此舉針對本國銀行業者,要求其加強對租賃公司放款的審查,並追查資金流向是否流入建商手中。此項政策的時效性非常高,因為這直接關係到台灣的房地產市場以及整體經濟環境的穩定。
- 強化聯徵中心資訊揭露:提升資料的正確性和即時性,讓銀行更清楚掌握租賃公司的資金運用情況。
- 針對特定租賃公司加強審查: 包括提供BNPL(先買後付)業務或中古車融資的租賃公司,以及非融資租賃背景的業者,都將受到更嚴格的審查和管控。
- 四大防線:銀行必須檢視租賃公司放款規模、檢視特定客群放款集中度、要求簽署切結書承諾已建立完善的風險控管機制,以及在聯徵中心註記。
- 追查資金流向:銀行需積極追查租賃公司放款是否最終流向建商,以防止資金繞道進入房地產市場。
此政策的背景是,央行已對建商貸款設有限制,例如土融成數最多五成,其中一成須動工後才能撥款,但租賃公司並不受同樣限制,容易形成「監管套利」的現象,藉此獲取高額利潤。
一位銀行主管表示,此項清查主要目的在於防範「監管套利」,打擊炒房政策。然而,他同時也指出,強化聯徵中心資訊揭露,雖然有助於讓建商借款現形,卻可能連帶影響到許多仰賴機器設備租賃的中小企業。 他進一步說明,若銀行看到聯徵中心資料,有可能將這些承租的機器設備計入中小企業資產負債表的「負債面」,進而影響銀行的徵信結果。雖然這種作法較能真實反映出借款人的負債情況,但也可能造成中小企業融資的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據知情人士透露,金管會在12月2日銀行公會正式發函給所有本國銀行業者之前,其實已於11月21日先行發文給銀行公會,這顯示政府對於此政策的執行力道相當強。
總而言之,金管會此舉旨在穩定房地產市場,然而其影響層面廣泛,除建商、租賃公司外,也可能波及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後續發展值得持續關注。